目录一览:
去西藏旅游拍照有什么技巧吗
去西藏旅行,拍照的技巧,有时候的确很重要,经常出来玩的人,都知道,去西藏的时候要带一件红裙子,红围巾,没有现代的可以在路上购买,拍出来的照片,肯定有效果,硬件一定要准备好,当然,人也要长的好,人长的不好,可以拍背影,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技巧。
拍摄手法,一方面人景合一,有时候人是给景色的点缀,同时,也表现出了景色使人的点缀,在湖边拍照,要找到对应的景色,当然,也要选择一些,特殊的拍摄手法,还有拍摄的器材,也要有所选择,色泽分明,很重要,包括光线配合,人物配合,造型配合,这些都需要适当的配合,必要的时候,还要营造出一些,特殊的场景,那就显得更加的协调。
给大家简单的,支招一二,第一,人物和景色的匹配,在搭档情况下,人物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法,表现,让自己更加妩媚,一般情况下,抬头,提群,水滴,水泡,这些可以增加很多生动场景,颜色要分明,动静分明。
第二,可以抢拍,因为人在活动过不会有很回有很多经意的一些动作,很美,这种自然美也是我们所最求的,而不是刻意的摆造型,刻意的摆造型,那是专业摄影师做的事情,而我们平时的随拍,寻找一些特殊场景,最主要是构图能力,借助景色,人物,合二为一,专拍一些重要的场景,也是很有意义的哦。
好了,就说这么多吧!关于到西藏旅行,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关注公众号,藏区自驾游,回复关键词,就会有一系列关于到藏区旅行的一些小常识,最后,祝你们玩得开心。

我坐火车去拉萨要注意什么
去拉萨的火车运行时间都很长,吃穿用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准备的,
1、食物:火车上售卖的食物一般价格高,味道也不是很好,最好自己携带食物。火车上的代表性食物应该就是泡面了吧,虽然平常不能多吃泡面,但在火车上它能迅速填饱肚子,价格也很便宜,在上火车之前多带几盒泡面,再配上几根火腿肠就是再完美不过的了。
2、自热米饭和火锅(目前并没有明文规定自热火锅不能带上火车,有很多乘客也曾将自热火锅带上火车, 不过在火车上使用自热火锅的时候一定注意安全,按要求操作,不要烫到周围的人。)
3、其他可以带的食物:八宝粥、面包、、饼干、牛奶、苹果之类易于存放的水果、辣条(去西藏旅游还是清淡饮食比较好)、瓜子、饮料、矿泉水等。
4、个人用品:携带牙膏、牙刷等洗漱用品,洗澡洗头的话只能到达西藏适应高原反应之后再进行,到达拉萨的第一天不要洗澡洗头。
5、卫生纸也是非常重要的,建议可以带一两包抽纸,擦嘴巴、上厕所都比较方便;
6、备上一双一次性拖鞋,上下铺比较方便;有洁癖的朋友可以带上一次性床单。
怎么坐火车去拉萨
在成都站(即火车北站)坐Z322列车,成都到拉萨,隔日开行,发车时间:14:48,拉萨到站时间,第三天09:55,耗时:43时07分,硬座票价:335元。
主要经过(停靠站):成都—广元—宝鸡—兰州—西宁—德令哈—格尔木—那曲—拉萨。
这条路线被誉为“天路”的青藏铁路,沿途的风光美不胜收。列车途经宁夏中卫沙坡头,沿着蜿蜒的黄河横穿该景区。尔后,翻昆仑、踏雪山,唐古拉山口、沱沱河、可可西里都在列车的窗外通过。
扩展资料:
去西藏最佳季节:
去西藏旅游,3--11月都是可以的,其中6,7,8月是西藏的旅游旺季,但也是旅游价格最高的时候。每年的4,5月,9或10月,是进西藏最合适的时候。
去西藏旅游应准备的东西:
1、随身药品,建议带肠胃药,感冒药,常用消炎药,晕车药,头疼粉,止痛片,创可贴。
2 、服装类 ,淡季时西藏的天气温度已升高,但还是要穿毛衣毛裤的,再带上一件抓绒的外套和一件厚的冲锋衣即可,鞋穿户外低帮休闲鞋,可带一长沿帽来遮阳。
3、物品类 防紫外线的墨镜,防晒霜,雨伞,相机,多带一手机备用。
春节去拉萨旅游适合吗
我在拉萨工作了三年多了,有些许经验,希望能够帮到你!拉萨最适合去旅游的时间是每年的7、8、9三个月。
去拉萨有三种方式可选。一是自驾游,青藏线路况最好,川藏线风景最好。二是坐火车去,沿途可以看看玉珠峰,唐古拉山,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,更有藏羚羊,藏野驴,野牦牛等野生动物出没,可以大饱眼福。旅游旺季要提前订火车票,要不然票是真的不好买。三是坐飞机去,但是我不推荐,因为从内地直接坐飞机去拉萨,海拔相差大,气候差异大,很容易高原反应。
去之前需要准备高原药(红景天),一般药店都有。身份证(拉萨检查站很多)。提前预订宾馆。准备好保暖衣服(早晚温差大)。 值得去的景点有布达拉宫,大昭寺,小昭寺,纳木错,羊卓雍错,林芝等。 春节去拉萨旅游也是可以的,有不一样的风景,值得一游!
去拉萨高原反应的人多吗
有高反是必然的,只是程度高低!以下这篇文章对你了解高原反应应该有所帮助!
高原衰退症是个新名词,正式命名到现在不过30多年。
但是,我国共有1200多万人,长期生活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原;国土面积的1/6,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。
毫无争议,我国是世界上高原人口最多、面积最大的国家。
因此,高原衰退症的年龄虽不大,但是需要普渡的人口却不少,十分尤其特别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。
1
高原衰退症在人体内形成的过程
高原环境氧气稀薄,大气压低,紫外线、严寒、大风、干燥,对人体会造成极大的损害。
初入高原,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状态,会因为高原低氧低压环境而打破,其生理功能会紊乱。
为了适应高原低压低氧环境,机体的生理功能会相应改变,以达到机体内环境的再次稳态,比如心率的适当加快,呼吸的适当加深加快,红细胞的适当增生。
这种在高原环境中,机体内环境的重新达到稳态的过程,称之为习服。
但是,当机体长期暴露于高原低氧环境中,长期处于过度疲劳、负面情绪、睡眠剥夺等不良状态,机体会逐渐失去对高原环境的习服适应,造成身体各器官功能的逐渐减退,尤其是认知功能和体能的减退,出现诸如记忆力下降、注意力不集中、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事情、思维判断能力降低、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降低、长期失眠、疲倦乏力、食欲不振、体重减轻、牙齿松动容易脱落、头发脆性增加并脱落等一系列症状,称之为高原衰退症。
简单地说:人体到高原后,对高原环境进行习服。习服不了高原的,出现的一系列症状,称为高原衰退症。
客观地说:习服高原是比较难的,犹如驯服一头猛虎。习服不仅时间较长,完全习服需要6个月以上,而且习服具有可逆性,返回平原再到高原,需要重新进行习服。
因此,高原衰退是每个人从平原到高原,或是从较低海拔的高原到较高海拔的高原,必须面对的身体伤害。只不过,伤害的时长不同、程度不同而已。
2
高原衰退症名称的由来
1、国外的研究
1981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第七届国际低氧讨论会上,有学者曾经提到,长期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地区的人,会逐渐出现诸如记忆力减退、失眠、疲乏、食欲减退、体重下降等现象,并将之命名为高原衰退。
除此以外,国外其他学者通过临床观察,也发现了类似现象,比如南美学者称之为适应病或适应衰退,在印度称之为狭义的“慢性高山病”。
但国外一些学者认为这只是一种现象,而非一种独立的高原病。
2、国内的研究
1976年中国学者开始对高原衰退现象进行临床观察,将其称为“慢性高原反应”或“持续性高原反应”。
但是,由于高原衰退现象是一个全身多系统、多器官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症,主要是认知能力和体力的逐渐减退,很难用“慢性高原反应”这一表述模糊的术语,清楚阐述高原衰退现象的完整临床特点。
随着对高原衰退现象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,中国学者在高原地区进行了长期细致的临床观察,逐渐认识到高原衰退现象这一临床综合症,不仅仅是一种慢性高原反应,更应该是慢性高原病中的一种独立的亚型。
1982年召开第一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上,讨论并明确了高原衰退现象的基本特征。
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高原医学学术讨论会上,中国学者通过长期的高原临床观察,将高原衰退现象的临床症候群,正式命名为“高原衰退症”,并将之分为脑力衰退型和体力衰退型。
小结一下:高原衰退虽然由来已久,但是正式名称却是姗姗来迟。只不过希望,这不是迟来的爱。
3
高原衰退症的基本特征
1、发病一般在海拔3000米(少数低于此高度也可发生)。多为居住高原较长时间后逐渐出现一系列症状,少数则为急性高原反应迁延不愈而致。
2、主要症状像神经衰弱综合症。间或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。有时伴有浮肿、原因不明的肝肿大、蛋白尿等,血压可偏低或偏高。
3、一般都有减重、消瘦和体力、脑力劳动能力明显减退的客观依据。
4、上述症状在转至较低地区或平原后,有明显减轻或消失。
4
高原衰退症的临床症状
1、脑力衰退型的症状
1)记忆力、注意力减退,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;
2)认知能力全面下降,短时记忆、注意力、反应力、推断性认知能力均较之健康人群下降;
3)脑力衰退患者血流变学异常,红细胞刚性和聚集性增加,血液粘稠;
4)脑力衰退患者凝血功能下降,更容易出现出血倾向;
5)患病率随着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。
2、体力衰退型的症状
1)以疲劳乏力、劳动能力下降、食欲不振、睡眠障碍、易反复感冒为主要症状;
2)左心收缩功能减弱;
3)衰退患者血流变学异常,红细胞刚性和聚集性增加,血液粘稠;
4)体力衰退患者凝血功能下降,更容易出现出血倾向;
温馨提示:高原衰退症虽是一种病,但是却不易诊断,容易与类似症状的疾病混淆,所以医生一般不会确诊高原衰退症。
久居高原人群根据从事的体力或脑力劳动,结合自身平时表现,对照体检各项指标,自行判断是否患有高原衰退症,并进行针对性的身体保养,尽量避免或减少身体伤害。
标签: 坐上火车去拉萨怎么拍照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